挽救(rescue)实验思路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说到rescue实验,不得不提它的理论起源——柯霍氏法则。柯霍是一个病原微生物学家,他在研究中发现,为了证明一个病原体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要满足以下三点:(1)病原体和疾病表型具有相关性;(2)去除病原体,疾病表型减弱;(3)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可以重新出现疾病表型(rescue)。以上三点被称为柯霍氏法则,用于证明病原体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秘,我们进入了分子研究时代,于是,为了证明分子和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最初的柯霍氏法则衍生出来了分子柯霍氏法则(Molecular Kich's Postulates)。(1)基因和疾病表型具有相关性;(2)去除基因,疾病表型减弱;(3)重新过表达该基因,被减弱的表型再次恢复(rescue)。
在rescue实验中,分子间的调控趋势与上游分子的操作方向决定了下游分子应该怎么操作,可总结为这十二字真言: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其中第一个“正反”是两个分子之间的调控关系,第二个“正反”代表上游分子操作手段(过表达还是沉默),而第三个“正反”则是下游分子的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