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ver image

🧪qPCR

By Kaiyi

基本原理

实验试剂

实验步骤

RNA提取

【Trizol提取】

  • 新鲜细胞:使用至少 10^6 个细胞,用预冷的 PBS (1–2 mL) 洗涤一次。吸出 PBS(尽量吸尽),取出 4 度冰箱中预冷的 TRIzol,每管加入 1ml,反复吹打使细胞充分裂解。轻轻刮擦培养板,然后用移液器移除 TRIzol,将 TRIzol/细胞裂解物转移到 1.5 mL Ep管中。将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5 分钟。(一般6孔板用1mL的TRIzol,12/24孔板用500μL的TRIzol);

  • 冰冻细胞:将冻在-80℃的细胞/Trizol混合液在4℃化开;

  • 细胞解冻后室温放置5min,与此同时将离心机4℃预冷;

  • 取泡沫箱冰盒,在冰盒内铺置少量碎冰

  • 带上推车(冰盒、酒精湿巾、擦手纸、黄色垃圾袋、废液桶、EP管、200/1000μL枪头、记号笔、危化品柜钥匙)去通风橱:在每管EP管中加入Trizol五分之一体积的氯仿/三氯甲烷(如1000μL细胞加200μL氯仿,500μL细胞则加100μL氯仿),将管盖盖紧。

  •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颠倒混匀,涡旋振荡20秒后,室温静置 5 分钟。【加氯仿后可见液体分层,无色层在下,涡旋后则呈乳状,室温放置后无色层在上,含RNA】

  • 调节离心机以 12000 rpm4℃ 离心 15 分钟。另取新的EP管进行标记。【离心后可见管中液体分三层:上层为包含 RNA 的透明水相,中层为白色 DNA 沉淀,下层为粉色的有机相】

  • 带上冰盒、危化品钥匙、DPEC水去通风橱:使用 200μl量程的移液器分两次吸取共 200-250μl 的透明水相至新 EP 管中。此时尤其注意控制移液器吸液速度,不要吸到中层 DNA 沉淀,不要吸到侧面。

  • 向新EP管水相中加入等体积【 250μl-400μL 】异丙醇,最上面会形成膜;将管内液体轻轻颠倒混匀30次。看到分层消失。4℃放置 10 分钟。

  • 在通风橱内使用焦碳酸二乙酯水溶液(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与无水乙醇配置75%乙醇(有多少管细胞配多少毫升,适量多配),颠倒混匀。

  • 将样品以及75%乙醇带回实验室:将75%置于4℃冰箱预冷;调节离心机为 4 度,并以 12000 rpm 离心 15 分钟【注意EP管耳朵突出处朝外】,可见管底白色 RNA 沉淀。弃去上清,将样品倒扣于擦手纸上。将EP管放在冰上。

  • 吸干残留液体后,每管加入提前预冷的75%乙醇1mL【因二者混合后体积会比原总体积略减少,此时可以适量多配】,颠倒混匀。【此步为了洗去异丙醇,沉淀即为RNA】

  • 4℃,10000rpm 离心5分钟。

  • 弃去上清,将样品用力倒扣于擦手纸上。晾10min,待多数酒精挥发(可用20μL枪头轻轻移去管壁上的液滴),向 RNA沉淀中加入DEPC 水 20μl,轻轻吹打混匀。【此步骤非常关键:沉淀物过于干燥会导致 RNA 结晶且难以重新溶解;乙醇蒸发不充分也会阻碍 RNA 溶解。倒掉大部分乙醇洗涤液之后,Ep管底将剩下约 30–40 μL 乙醇。为了加速蒸发,可将管瞬时离心,迫使管壁上的残余液体转移到管底,然后尽量吸除乙醇。当沉淀周围只剩一小块半月形的溶液时,是向 RNA 沉淀中加入 DEPC 水的最佳时机】

  • 使用 DanoDrop,取1μL样本在 260nm 波长下测量获取的 RNA 浓度。此时应注意 OD 260/280 值以 1.7-2.0 为佳。<1.7 表明有蛋白或酚类污染【确保不要吸入中间层和有机相】;>2.0 代表可能有异硫氰酸残留。

  • 将样本置于-20℃保存。

【试剂盒提取】

RNA逆转录

  • 在将RNA样本取出前,首先取若干干净的PCR管,在盖与管身上进行标记;

  • 取冰盒或者碎冰,在冰上配置反应液:500ng的RNA+5X Mix 2μL,用水补齐至10μL

  • 将EP管瞬离,使管壁上的液滴降至底部

  • 逆转录:按推荐程序进行反应,其中第一步37℃可适当延长至45分钟

RT-qPCR

  • 稀释逆转录反应液:在逆转录得到的10μL体系中加入90μL的水,将cDNA溶液稀释10倍。

  • RT-qPCR:

    • 取96孔板,进行标记

    • 在冰上进行加样,反应体系如下表:一般一个样本2-3个复孔,内参引物(如ACTB)+目的基因引物+Mix可以多配几个孔,每20μL体系加2μL的cDNA

    • 加样完成后,瞬离,低速涡旋振荡【彻底混匀,减少气泡】

    • 贴封口膜,用刮板封膜

RT-qPCR数据分析:

  • 在Results表中,删除多余列,剩下Well Position、Sample Name,Target Name,CT

  • 将复孔的CT值粘贴到右侧,右侧新建一列Average,计算CT平均值【可将CT值偏移较大的数值剔除】

  • 用目的基因减去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得到ΔCT

  • 计算对照组ΔCT的平均值

  • 用每个ΔCT值减去刚刚计算好的对照组Average ΔCT

  • 计算ΔΔCT:用每个ΔCT值减去刚刚计算好的对照组Average ΔCT值

  • 计算2^(-ΔΔCT):标化实验结果,最后数值导入Prism进行统计学分析

Ct值是什么?

  • q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时的所对应的扩增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简单讲,Ct值就是qPCR中起始模板扩增达到一定产物量时,所对应的循环数。

为什么要有Ct值?

  • 模板量与Ct值的关系:在PCR指数扩增过程当中,产物量与循环数之间的关系是:扩增产物量=起始模板量×(1+En)循环个数。

  • Ct值的设定:qPCR扩增产物量是以荧光信号的形式直接呈现,也就是扩增曲线。在扩增过程当中,设定一个荧光信号值,当扩增产物量达到“一定产物量”时(即达到此荧光阈值时),此时循环数定义为Ct值,需要注意的是,Ct值需要处于指数扩增时期。因此Ct值与起始模板量的关系: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模板量浓度越高,Ct值越小;起始模板量浓度越低,Ct值越大。

  • Ct值的重现性:Ct值是荧光定量PCR最重要的结果呈现形式,用于基因表达量差异或基因拷贝数的结果计算。一般情况下,复孔Ct值的差值最好不超过0.05,不然表明误差结果太大,结果不可信。在PCR早期,扩增处于理想情况下,循环数较少,产物积累少,产生荧光的水平不能与荧光本底背景明显的区别;之后荧光的产生增加进入指数期,此时微小误差尚未放大,Ct值的重现性极好,即同一模板不同时间扩增或同一时间不同管内扩增,得到的Ct值是恒定的。

Ct值的范围与影响因素?

  • 扩增效率En:PCR扩增效率是指聚合酶把待扩增基因转变生成扩增子的效率。由1个DNA分子转变生成2个DNA分子时的扩增效率为100%。扩增效率常用En表示。E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Ct值可不可信,需要评估En是否正常,En的正常范围为90%-110%之间,影响En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因素如下表:

影响因素

解释

如何判定?

PCR抑制剂

模板RNA中可能含有抑制PCR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或去污剂等。反转录后的cDNA中含有高浓度的模板RNA和反转录试剂成分,也可能对后续PCR存在抑制。

1.可通过测定A260/A280和A260/A230比值或RNA电泳,判断是否存在污染。2.反转录后cDNA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释。

引物设计不合理

引物不能有效退火

检查引物是否存在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存在错配;有时需注意跨内含子设计。

反应程序不合适

1.引物不能有效退火。2.DNA聚合酶活性未充分释放,3.长期高温,DNA聚合酶活性下降。

1.退火温度高于引物Tm值。2.预变性时间太短。3.反应程序各阶段时间过长。

试剂未充分混匀或移液误差

反应体系中,PCR反应成分的局部浓度过高或不均匀,导致PCR扩增不呈指数扩增。

扩增子长度

扩增子长度太长,超过300bp,扩增效率低。

检查扩增子长度是否在80bp-300bp之间。

qPCR试剂的影响

试剂中DNA聚合酶浓度较低或Buffer中离子浓度非最优化,导致Taq酶活力未达最强。

标准曲线测定引物扩增效率。

RNA二级结构

RNA的完整性与二级结构会影响扩增效率

RNA电泳

  • Ct值的范围:Ct值的范围为15-35。但是一般建议对于不同的基因Ct范围,因起始模板量中基因拷贝数和扩增效率不同,需做出该基因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基因的线性检测范围以及En。

  • Ct值异常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

Ct值过大

1.模板浓度低或存在PCR抑制物2.扩增效率低

1.提高模板浓度;或提高RNA或cDNA稀释比例;或重新制备模板。2.降低退火温度,或选用二步法扩增;组分和体系充分混匀;优化反应程序;或尝试更换试剂。

Ct值过小

1.模板浓度高2.NTC和NRC存在污染3.引物设计不合适

1.减少模板RNA量;或更高比例稀释cDNA。2.重新更换所有试剂;或使用UDGase防污染试剂。3.优化程序,避免非特性扩增。

附:

诺唯赞qPCR试剂盒
Yeason qPCR试剂盒

Last updated